在生物医疗研究中,标准溶液被广泛用于分析和实验工作,其中标准滴定溶液是指其浓度经过准确测定、用于滴定分析的溶液。如何制备标准滴定溶液并确保其浓度的准确性,是提高样品分析结果可靠性的关键基础。
标准溶液的配置
制备标准溶液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:
- (1) 选择的试剂纯度应高于分析纯标准,且其特性要稳定,以确保所配制的溶液不会挥发或发生其他变化。标定标准溶液必须使用基准试剂。
- (2) 配制过程中所用的实验用水应符合GB/T6682中三级水的相关标准。
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
在配制与标定标准溶液时,应注意以下几点:
- (1) 未特别指出要求的情况下,所用水应符合GB/T6682的三级水标准。
- (2) 标定所用的溶液和基准溶液应由经过确认的容量分析基准试剂制成。所用试剂的纯度需达到分析纯标准。
- (3) 使用的分析天平、滴定管、单标线容量瓶及吸管等设备,应按照计量检定程序进行检定或校准。
- (4) 称量基准试剂时,如质量小于或等于0.5g则应精确到0.01mg;大于0.5g时应精确到0.1mg。
- (5) 标定标准滴定溶液时,需两人完成实验,并进行四次平行实验,每位实验者的结果相对差异不得超过15%,整体结果相对差异不得超过18%。
- (6) 在计算时,应保留五位有效数字,取两人的标定结果平均值并保留四位有效数字报告。
- (7) 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应控制在规定浓度的±5%范围内。
实例解析: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制备
目的要求
- 1. 掌握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。
- 2. 学会使用碱式滴定管,并掌握酚酞指示剂的滴定终点判断。
方法原理
氢氧化钠(NaOH)具有较强的吸湿性,并能与空气中的CO2反应,因此市面上的NaOH常含有碳酸钠(Na2CO3)。
为去除Na2CO3,应先制备饱和NaOH溶液,待Na2CO3沉淀后,吸取上清液制备不含碳酸钠的NaOH溶液。
操作步骤
首先,在台秤上称取120g固体NaOH,加入100mL水,形成饱和溶液。待溶液冷却后,将其转入密闭容器中,静置数日,待其澄清备用。接着,吸取上述溶液的上层清液,稀释至所需浓度并做好标记。
结果计算
在标定过程中,使用基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进行滴定,根据NaOH溶液的用量与所需的质量计算其准确浓度。
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
目的要求
- 1. 掌握精确称量基准物质的方法。
- 2. 学会正确判断滴定终点。
原则
由于浓盐酸易挥发,无法直接用于配制精确浓度的标准溶液,因此需先配制近似浓度的溶液,然后用基准物质进行准确标定。
操作步骤
将浓盐酸与水混合形成1.0 mol/L HCl溶液,并用无水碳酸钠进行标定。通过精确称量基准物质,并使用混合指示剂对HCl溶液进行滴定,确定其浓度。
标准溶液的储存与注意事项
- (1) 标准溶液应存放于20±5℃的室温环境中,避免加热设备附近。
- (2) 保存环境应远离酸碱及氧化还原气体,必要时可使用保护性滤管。
- (3) 容易挥发或光敏感的溶液应装在棕色瓶中,以避免光照。
- (4) 不应直接从标准液中吸取样品。
- (5) 在常温下标准溶液保存期一般不超过两个月,氧化还原溶液应在一个月内用尽。
通过认真遵循标准溶液的配制、标定和存储要求,确保其浓度的准确性至关重要,从而为生物医疗领域的实验结果提供真实有效的支持。使用尊龙凯时的标准溶液,可以增强实验的准确性与可靠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