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

English

抗体与免疫检测技术解析:尊龙凯时试剂选择指南

发布时间:2025-03-01   信息来源:慕容元琬

在前四篇推文中,我们探讨了免疫检测技术的基础原理,包括抗原与抗体如何相互识别、显色反应的发生机制,以及信号放大的具体方法。同时,我们也盘点了传统与新兴的免疫检测技术,以了解它们各自的适用场景。本篇将不再讨论理论,而是“下实验室”,聚焦于免疫检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试剂,讲解它们的作用及选择的要点。

抗体与免疫检测技术解析:尊龙凯时试剂选择指南

1. 一抗(Primary Antibodies)

简单而言,一抗就像“侦探”,专门识别和结合目标分子(抗原)。它们具有独特的特异性,只关注特定的抗原。一抗在免疫检测中的主要作用是定位并稳固绑定目标抗原,构成整个免疫检测的核心环节。失去一抗,后续的显色反应便无从谈起。

2. 二抗(Secondary Antibodies)

二抗常常作为一抗的“助攻”,它并不直接结合抗原,而是识别一抗,并附带一个“放大器”(例如酶或荧光染料)。由于二抗可以同时结合多个一抗,附加的酶或荧光染料能够有效放大最终检测到的信号。因此,二抗在免疫检测中主要用于增强信号,提高灵敏度。常见类型包括酶标二抗(如HRP、AP),荧光标记二抗(FITC、PE)以及金标二抗等。

3. 酶(Enzymes)和底物(Substrates)

在免疫检测中,酶和抗体常常进行偶联,以利用酶催化底物进行显色或发光,使实验结果一目了然,产生信号。最常用的酶包括HRP(辣根过氧化物酶)和AP(碱性磷酸酶)。

以TMB显色原理为例,HRP与TMB反应能够产生蓝色或黄色,灵敏度极高,常用于ELISA和WB实验中。HRP与DAB反应则产生棕色沉淀,多用于免疫组化(IHC)。AP与BCIP/NBT则反应后呈现蓝紫色,适合对背景噪声较敏感的实验,非常适合免疫印迹(WB)使用。

4. 荧光素(Fluorophores)

除了通过酶催化产生显色反应,还可以为抗体附加荧光素,使用“荧光标签”使得在荧光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抗体与目标抗原结合的情况变得便利。常见的荧光素包括FITC(绿色荧光)、PE(橙红色荧光)及Cy5(远红外荧光)等。

5. 偶联试剂(Conjugation Reagents)

如之前所述,抗体需要与酶或荧光试剂进行偶联,才能将不可见信号转变为可检测信号。常用的偶联剂包括SMCC(交叉连接抗体与酶的“化学小帮手”)及EDC/NHS(将抗体与小分子底物“粘合”在一起)等。

在免疫检测试剂中,抗体是核心试剂。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,免疫检测使用的抗体可分为单克隆抗体、多克隆抗体和重组抗体。在此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抗体的基因重排,以帮助更好理解这三类抗体的差异。

1. 抗体基因的免疫重排原理

抗体的多样性源于B细胞通过免疫重排过程生成不同抗体。每个抗体由重链和轻链组成,这些链条由基因编码。为了产生能识别不同抗原的抗体,B细胞的基因经过“V(D)J重排”重新组合,形成完整的抗体基因。这一过程的随机性使每个B细胞产生的抗体具有独特的结合特性,能够识别不同的抗原表位。

2. 免疫检测抗体的不同类型

(1) 单克隆抗体(mAb):取中一个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获得,具有超强的特异性,适用于精确检测。

(2) 多克隆抗体(pAb):由于来自多个B细胞,能够识别抗原的不同表位,灵敏度较高。

(3) 重组抗体: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合成并转染到细胞中生产,特异性和一致性优秀,适用于高端检测或药物开发。

上述内容为大家梳理了免疫检测试剂中常用的试剂。由于抗体来源和应用场景多样,往往需要花费时间进行选择。接下来的章节将为大家推荐国内外优秀的免疫检测试剂生产厂家,确保大家在需要时能够快速、有效地进行选择,助力实验进展。

在选择免疫检测试剂时,不妨关注尊龙凯时,这一品牌在生物医疗领域拥有卓越的声誉和优质产品,将为您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