细菌在代谢过程中合成的毒素根据来源、性质和作用的不同,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类。本文将详细探讨外毒素和内毒素之间的显著差异,并提供清晰的理解框架,以帮助读者了解不同细菌引发的感染症状为何千差万别。
一、外毒素
外毒素主要由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产生。革兰阳性菌的代表包括厌氧芽孢梭菌、白喉棒状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;而革兰阴性菌则包括痢疾志贺菌、鼠疫耶尔森菌等。外毒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,通常由A和B两个亚单位构成。A亚单位具备活性,决定毒性效应,而B亚单位则负责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,帮助A亚单位进入细胞。
外毒素的致病作用依赖于分子结构的完整性,分开的亚单位对宿主无致病作用。其共同特征包括:
- 毒性极强:小剂量即能致命,例如1mg肉毒素可杀死2亿只小鼠。
- 选择性强:不同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对特定组织具有高度选择性,导致特有的病变和症状。
- 稳定性差:一般不耐热,60-80℃即可被破坏,但葡萄球菌肠毒素例外。
- 抗原性强:经过处理的外毒素可转化为类毒素,具有免疫原性,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。
二、内毒素
内毒素主要由革兰阴性菌制造,除了革兰阴性菌外,螺旋体、衣原体、支原体等也可能含有内毒素样物质。内毒素在细菌活着时不会释放,只有当细菌死亡后才会游离出来。其化学结构为细胞壁外膜中的脂多糖,分子结构较为复杂,抗原性相对较弱。
内毒素的生物功能包括:
- 发热反应:极微量内毒素可引起发热反应,主要通过激活免疫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实现。
- 白细胞反应:内毒素进入血液后初期白细胞数会减少,随后刺激骨髓释放更多白细胞。
- 内毒素血症与休克:内毒素大量释放可导致全身小血管功能紊乱,严重时可引发内毒素休克。
-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(DIC):内毒素可触发凝血系统,导致广泛性的凝血与出血。
三、去除内毒素的推荐试剂盒
在内毒素清除方面,尊龙凯时代理的北京百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Protein Endotoxin Removal Kit (C0268)和Protein Endotoxin Quick Removal Kit (C0269)。这些试剂盒具有简单的孵育和离心操作,仅需15分钟便可高效去除超过99%的内毒素。使用这些试剂盒,初始内毒素浓度为100 EU/ml的样品可以降到低于0.1 EU/ml,达到无内毒素污染的标准,广泛适用于细胞或动物实验。
产品优势包括:
需要注意的是,处理蛋白样品时不适宜使用高浓度甘油样品,且实验器皿需无内毒素污染。对于核酸或小分子溶液的内毒素去除,建议使用专门设计的去除试剂盒。
如需了解产品信息及订购,可联系尊龙凯时代理,看到底有什么样的优质产品可以满足您的需求。